好的人際關系是通過“麻煩別人”

發(fā)布時間:2016-10-08 14:54:40 點擊:

 

我們經(jīng)常會聽到上一輩給我們的箴言:沒事別麻煩別人。于是很多善良的人們,從來不愛請別人幫忙,認為麻煩別人是錯誤的。但是,這類好人的人脈網(wǎng)絡,卻往往單薄。因為當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時,就缺少了建立關系的緣由。
閑暇時看到一則故事,覺得很不錯,把他分享給大家。是一則被人稱為富蘭克林效應的軼事,故事主要內(nèi)容是:
有一次,富蘭克林很想與賓夕法尼亞州立法院一個議員合作,但這個議員是個難纏的鐵石心腸的人物。
如果你是富蘭克林,你會如何處理?看看那個議員有什么需求?找個中間人?還是不打不相識跟他干一架?富蘭克林用了另外一招。
他知道這個議員的私人藏書中有一本絕版的稀世圖書,于是就詢問議員是否能把那本書借給他看兩天。議員同意了,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正如富蘭克林所描寫的:當我們再次見面時,他對我說話了(他以前從來沒有這么做過),而且很有禮貌。后來,他還向我表明他隨時愿意為我效勞。
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為一條簡單的原則:曾經(jīng)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愿意再幫你一次忙。換句話說,要使某個人喜歡你,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。
富蘭克林效應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。人們愿意幫助自己喜歡的人,當請求對方幫忙時,你在給對方一個暗示:我就是你喜歡的人啊。于是,對方就被催眠了。你們倆也就成了小伙伴……
不過,當看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喜訊時,有的朋友就會想:原來麻煩別人也能交人脈啊?那太好了。我要買輛車,管人借個十幾萬,不但能開個好車,還能交個人脈,還省好多錢,真是一石三鳥啊。
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。你把這個麻煩拋出去,那就真的是個麻煩了。別人不會因為這個忙而跟你成為朋友。他們的回應是:藥別停。
 因此,我們要知道什么樣的忙是可以請求別人幫的。
首先,這個忙不會給對方造成真的大麻煩。否則對方會馬上建立防御:你小子到底想從我這兒得到什么?
其次,盡量不要涉及金錢這樣的利益關系。人脈更多是一種個人感情,一旦牽扯可以精打細算的利益,就會變成勞資、雇傭、購買的關系。即便真的有利益關系,那也最好不要將這種幫忙看作是搭接人脈,而把它看作一個契約。
最后,一定要及時還。人際關系的核心行動是來往。《圍城》里講最好的談戀愛的方式是借書,因為有借就有還,這樣就有了來往,一來二往就曖昧了。建立人際網(wǎng)絡的方式同樣如此:你麻煩了朋友一次,算是借了一個人情,人情總要還的,當下次再還的時候,關系就更近。
上一篇:高效的管理團隊
下一篇:一點感悟
返回列表